房天下 >资讯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海:美丽珠城添秀色 跨越发展谱新篇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2012-11-16 06:00

[摘要] 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到清末通商口岸,从中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到千帆竞发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成员,北海这座历史悠久的滨海名城,在过去的10年中,砥砺革新,走上了一条自强不息、赶超跨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到清末通商口岸,从中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到千帆竞发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成员,北海这座历史悠久的滨海名城,在过去的10年中,砥砺革新,走上了一条自强不息、赶超跨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循着科学发展的轨迹,开放、包容、和谐、创新的美丽北海正在谱写新的发展篇章。一个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和生态宜居文明城市正在中国北部湾畔崛起。

【产业篇】

三年跨越发展工程显威力,支柱产业迅速壮大并成为跨越发展之强劲引擎

发展才是硬道理。北海的路子怎么走?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不可持续的“内生力”问题?北海市委、市政府从北海历史发展轨迹当中看到了开放的优势,也摸到了发展的“软肋”:缺乏产业和文化支撑。

2010年初,北海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重大决策:一年继续打基础,两年明显见成效,三年实现大跨越。这一战略举措,成为北海跨越发展的引擎。

漫步今日的北海,人们惊喜地发现:昔日的木薯地变成了今天塔罐林立的现代化厂区;昔日的海滩涂变成了今天前景广阔的深水港区;昔日的旱坡地变成了今天生机勃勃的产业园区……

——2011年9月25日,北海人盼了近20年的炼油异地改造石化项目竣工,20万吨/年聚丙烯预处理装置投油进料,开车一次成功,当年12月,首车柴油产品出厂。仅用18个月就建成投产的这一项目,创造了国内同行业同规模项目的最快速度。这个项目的建成,圆了北海人多年的“大石化梦”,大幅度提升了北海的工业化水平,消除了北海人多年来因缺乏大项目落户而产生的挫折感和失落感,大大提振了信心和士气,并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基地打下了基础。目前石化项目二期千万吨炼化一体和广西(北海)300万吨LNG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亮点。2009年,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开园、当年招商,连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借助北海工业园和出口加工区两大平台,台湾光宝集团、冠捷科技、朗科科技、三诺电子、香港德昌电机等知名企业相继到北海投资,创造了多个“广西”。2011年,北海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从2008年的76.78亿元猛增至300亿元,电子制造业产值占全区总额的2/3左右。按照计划,到2015年,北海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实现千亿元产业目标。

——临港新材料产业成为沿海工业的重要砝码。诚德新材料项目一期工程只用了13个月就建成投产,其工艺和产品2011年被列入国家鼓励类名录;总投资120亿元、年产160万吨镍铬合金新材料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税收20亿元。目前,该项目二期工程已经建成,三期工程正在推进。

——外贸进出口硕果累累。2012年上半年,北海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9%,增长率高于全区总体水平,进出口规模列全区第6位。其中出口5.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进口3.5亿美元,同比增长82.7%。

在中石化、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投产的积极因素推动下,2012年北海市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快、质量好、结构优、后劲足”的四大亮点。各项工作都有新进展、新突破,显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活力与生机,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认为北海已经成为“跨越发展的典型市”。今年1-3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1亿元,增长21.5%;财政收入70.2亿元,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6.1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5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7.7亿元,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8元,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412元,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1亿元,增长14.8%。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连续3个季度位居全区。到今年底实现预定目标后,北海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在全区14个市中,都将进入前三位。

随着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3个千亿元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支撑力不断增强,北海已经进入了产业带动跨越发展新时期。北海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找到了加快发展的必然性,走出一条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难题的科学发展的路子。

【民生篇】

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紧紧把握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与发达地区相比,属于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北海,经济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不足、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改善民生的诉求更为急迫和强烈。北海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改善民生造福百姓作为履行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鲜明地提出“只有真抓实干才能推动科学发展,只有把事干成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只有造福百姓才能体现科学发展”,大力倡导“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的理念。

“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就是让每个群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出行方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那场开发热潮退去后,北海市区留下大量断头路,既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又有损城市形象,群众反映强烈。从2009年起,北海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期盼,组织实施民生路网工程,投入8.98亿元资金,3年修通和改造36条市区道路,大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和城市形象,成为市民和游客广泛赞誉的民心工程。2011年,北海市委、市政府又作出了实施千里乡村公路畅通工程的决策,用3年左右时间,投入资金4亿元建设通达500多个自然村、惠及60多万人口的800多公里乡村硬化公路,实现通行政村硬化公路全覆盖。2011年安排的项目已全部建成通车。按计划,到2012年,北海市要全面完善中心城区“六纵六横”主干道网和城市规划支路路网,北海交通大动脉将畅通无阻。

针对北海社会事业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医院和学校条件差且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北海市积极完善规划,加大投入,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校安工程”和职业教育攻坚,建成了北海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等多家医院的医疗大楼,其中北海中学异地搬迁和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项目是投资的惠民公益项目,建成了一批乡镇文化站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与首都名校合作,引进优质资源建设两座示范高中。这些惠民工程的实施,让人民群众分享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温暖了民心,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积极性,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北海实施跨越发展工程3年来,先后荣获“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光荣称号,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2008年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9元增加到18656元,年均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309元增加到6248元,年均增长13.9%。2009年至2011年,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累计达200.44亿元,约占3年全市财政支出总量的79.74%。

【开放篇】

扩大开放,发挥优势,推进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合作

近年来,北海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打造开放合作的平台,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在开放开发合作中不断前进。这使得北海的发展不但有了跨越发展之“形”,而且形成了跨越发展不断推进之“势”。

实施跨越发展工程3年来,北海成功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前来投资;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加工贸易、电子信息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多项指标增幅排全区首位;成功承办第24届世客会,借大会“东风”构筑平台,经济、文化双赢,“名利”双收……天蓝、草绿、海碧、路畅成为人们对北海的印象;积极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打造国际化城市,为北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1年,北海引进项目1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在新签的亿元以上项目中,有国内的音频器材生产商三诺电子投资20亿元建设的高新科技园项目,国际存储业领军企业朗科国际投资20亿元建设的存储科技产业园项目,以及投资5.6亿元建设的科普仕锂离子新能源储能电池研发及生产项目等。这些企业的相继进驻,为北海加速构建“北部湾硅谷”、北部湾新兴石化产业基地、临港产业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同年,在第24届客属恳亲大会期间,北海成功举办了“北海市产业投资发展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推出符合北海产业发展的招商项目104个,成功签约合作项目34个,投资总额178.2亿元。

北海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城市市长论坛和境外商品展销等经贸合作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使境外投资稳步增长。仅2011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7.1亿美元,增长25%。北海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水海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建兴光电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出口等多项指标排在广西位。建兴光电企业成为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的企业。

为努力实现三年跨越发展,北海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健全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机制,激活北海的“活力细胞”,为北海的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当前,北部湾畔这座美丽富饶、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成功地从国际金融危机中突围,进入产业带动跨越发展的新阶段。3年跨越,注定成为写在北海发展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文化篇】

增强文化软实力,搭建北海跨越发展新引擎

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文化事业在北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北海市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北海市的决策者认为,加强文化建设,是为了服务城市转型发展——让文化产业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2010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复将北海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意味着担负着国家重大时代使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了迄今为止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为了进一步激发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热爱家园、珍惜人类共同财富的热情,以此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北海从更高层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的文化品牌和旅游热点,2011年9月,北海市决定实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目前,北海“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已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的初步审核,进入了专家组书面评估和现场考察阶段,圆满完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阶段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1年,北海市创编的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受文化部委托,作为国家文化交流的剧目,走出国门,登上了国际舞台。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北海成功承办第24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向全球展示了悠久的客家文化。2010年5月,北海启动“历史文化宣传月”活动,通过大展演、大展示、大展播、大家谈等形式,北海历史文化生动全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国内外媒体不断聚焦北海,北海的文化、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得到全方位展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北海、了解北海。

2011年,北海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北海市一县三区已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8个,2012年将再建8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012年底覆盖率可达全市行政村的37%;列入我区“百家博物馆”的北海市明清木雕博物馆、北海老城传统婚礼体验博物馆、北海老照片陈列馆等3个民间博物馆提前建成对外开放;“历史文化进校园”、“文化欢歌到农家”、“艺术培训到乡村”、“名家名角下基层”、“文化专车下乡镇”、“流动舞台进社区”、“艺术精品进院校”、“文博展览进社会”、“科技图书送农户”、“文化共享利群众”等10大文化惠民工程,全年共开展文化演出100场,指导业余曲艺团在海门广场演出264场,指导县区惠民文艺演出140余场,县区、乡镇、农村、街道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群艺馆、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实现免费开放;北海市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项目率先在我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项项文化活动如一盏盏明灯,全面激发北海市民对城市因知而爱、因爱而行、因行而果的热情,合力唱兴北海、努力“把事干成”成为北海城市新风采。它不仅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带来了社会活力,还持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北海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延伸阅读:

11月25日北海搜房网看房团强势出击 尊享超低折扣!

北海网友幸福感一般 是房子阻止大家的幸福吗

提前还房贷手续费差异大 三种情况不宜提前还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北海房天下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